文章目录
- 广度优先搜索(BFS)
-
- 前言
- 基本思路
- 基本实现
- BFS的应用
-
- 判断图的连通性
- 图的遍历
- 求单源最短路径
广度优先搜索(BFS)
前言
对于考研人来说,BFS和DFS指的是图的两种遍历算法。
但是严格意义上说,BFS和DFS是两种搜索策略。
BFS代表算法在执行时,会像树的层次遍历那样,从属于同一个结点的后继的访问顺序相邻。
DFS代表算法在执行时,会像树的先序遍历那样,沿着某条路径走到终点,再返回走另外一条路径。
基本思路
广度优先搜索的实现思路大致如下:
- 访问起始节点 v。
- 从v出发,访问其未被访问的邻接结点 w 1 , w 2 , w 3 . . . w n w_1,w_2,w_3...w_n w1,w2,w3...wn。
- 再从被访问过的 w 1 , w 2 , w 3 . . , w n w_1,w_2,w_3..,w_n w1,w2,w3..,wn出发,执行步骤2。
- 重复步骤2、3,直至与v连通的所有的结点都被访问。
例如,现在有一个有向图:
那么按照BFS的思路:
假设从1开始搜索,那么先访问 1。
再执行步骤2,访问 2、4。
执行步骤3:对2,可访问3。对4,3已被2访问过了,跳过。
再对3,1、2都已被访问过了,跳过。
此时得到的搜索序列为:1 2 4 3。
基本实现
这里基于邻接矩阵实现,如果有感兴趣的同学,可以实现一下基于邻接表的BFS算法。
// C++
#include <queue>
const int MAX_SIZE = 100; // 最大容量
struct Graph{
int vex[MAX_SIZE]; // 顶点集
int edge[MAX_SIZE][MAX_SIZE]; // 边集
int v_num; // 当前顶点个数
};
bool visited[MAX_SIZE]; // 访问标记
/**
* 访问结点
*/
void visit(int i){
// 标记已被访问
visited[i] = true;
// ... 访问动作
}
/**
* BFS算法
*
* 按照广度优先搜索策略访问与起始结点 i 连通的所有结点。
*
* @param {Graph} G 图
* @param {int} i 起始顶点
*/
void BFS(Graph G, int i){
// 初始化
for(int j = 0; j< G.v_num; j++){
visited[j] = false;
}
// 访问起始节点
visit(i);
// 这里借助队列来实现同一个结点后继的访问相邻。
std::queue<int> q;
q.push(i);
while(!q.empty()){
int cur = q.front();
q.pop();
for(int j=0; j< G.v_num; j++){
// 如果边存在,且未被访问,则访问并加入队列q。
if(!visited[j] && G.edge[cur][j] == 1) {
visit(j);
q.push(j);
}
}
}
}
BFS的应用
判断图的连通性
对于无向图来说,若图是连通的,那么从任意一个结点出发,执行一遍BFS搜索即可访问到图中的所有结点。
对于有向图来说,若图是强连通的,那么和无向图一样,从任意一个结点出发,执行一遍BFS也能够访问到图中的所有结点。
因此BFS可以用来判断图的连通性,从任意一个结点出发执行一遍BFS,统计访问到的结点个数,与图中所有结点的个数进行比较,即可实现判断。
图的遍历
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图都是连通图,因此,在BFS的基础上,我们还需要保证图中的每一个结点都被访问到。
因此,我们还需要添加一个操作,来实现遍历图中的每一个结点:
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的思路如下:
- 访问起始节点 v。
- 从v出发,访问其未被访问的邻接结点 w 1 , w 2 , w 3 . . . w n w_1,w_2,w_3...w_n w1,w2,w3...wn。
- 再从被访问过的 w 1 , w 2 , w 3 . . , w n w_1,w_2,w_3..,w_n w1,w2,w3..,wn出发,执行步骤2。
- 重复步骤2、3,直至与v的连通的所有的结点都被访问。
- 从剩余未被访问的结点中任选一个结点,执行操作1到4,直至所有结点都被访问。
/**
* @param {Graph} G 需要遍历的图
*/
void BFSTraverse(Graph G){
// 初始化
for(int j = 0; j< G.v_num; j++){
visited[j] = false;
}
// 操作5
for(int i = 0;i<G.v_num; i++){
if(!visited[i]) BFS(G, i);
}
}
/**
* BFS算法
*
* 按照广度优先搜索策略访问与起始结点 i 连通的所有结点。
*
* @param {Graph} G 图
* @param {int} i 起始顶点
*/
void BFS(Graph G, int i){
// 初始化
// for(int j = 0; j< G.v_num; j++){
// visited[j] = false;
// }
// 访问起始节点
visit(i);
// 这里借助队列来实现同一个结点后继的访问相邻。
std::queue<int> q;
q.push(i);
while(!q.empty()){
int cur = q.front();
q.pop();
for(int j=0; j< G.v_num; j++){
// 如果边存在,且未被访问,则访问并加入队列q。
if(!visited[j] && G.edge[cur][j] == 1) {
visit(j);
q.push(j);
}
}
}
}
求单源最短路径
在前言中我们提到,BFS代表算法在执行时,会像树的层次遍历那样,从属于同一个结点的后继的访问顺序相邻。
这一特性就使得在首次访问到终点时,从起点到达终点的路径必然是最短的。
例如:
从 1 -> 4的路径有
- 1 -> 2 -> 4
- 1 -> 2 -> 3 ->4
- 1 -> 3 -> 4
- 1 -> 3 -> 5 -> 7 -> 4
- 1 -> 3 -> 5 -> 6 -> 7 -> 4
按照BFS的遍历顺序,那么在对2执行操作2时,就会第一次遇到4号结点,它们之间的路径是2。
代码实现
int dis[MAX_SIZE];
/**
* BFS计算从u结点出发到图中任意结点的最短路径
*
* @param {Graph} G
* @param {int} u
*/
void get_min_distance(Graph G, int u)
{
// 初始化
for (int i = 0; i < G.v_num; i++)
{
dis[i] = -1;
visited[i] = false;
}
visited[u] = true;
dis[u] = 0;
std::queue<int> q;
q.push(u);
while (!q.empty())
{
int cur = q.front();
q.pop();
for (int j = 0; j < G.v_num; j++)
{
if (!visited[j] && G.edge[cur][j] == 1)
{
visited[j] = true;
dis[j] = dis[cur] + 1;
q.push(j);
}
}
}
}
全篇至此结束,感谢阅读!